北京具身智能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全球具身机器人产业高地

AI快讯2周前发布 admin
0 0

2025年2月28日,北京市正式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未来三年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绘制了清晰的“施工图”。该计划旨在将北京打造为全球具身智能技术创新高地,推动万台具身机器人规模落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并建设至少2个具身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

具身智能:科技竞争的新高地

具身智能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之一,已经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刘卫华表示,北京在具身智能领域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储备了一批高水平研究团队,涌现了一批初创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并拥有科研教育、工业制造、商业零售等适合具身智能机器人率先落地的应用场景。

技术创新与产业培育的双轮驱动

《行动计划》提出,北京将聚焦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大脑”大模型、“小脑”模型技能库、机器人运动控制、核心零部件、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促进产学研协同攻关。到2027年底,北京将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产出不少于10项国际领先的软硬件产品,显著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在场景开放方面,北京将按照场景成熟度分批次、分阶段加大开放力度,优先推动科研教育场景的开发者生态,逐步推进汽车生产、商业零售等领域的联合研发和规模化场景落地,并前瞻探索家庭服务、养老助老场景等人机共生环境应用解决方案。

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培育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北京将培育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形成量产产品不少于50款,在科研教育、工业商业、个性化服务三大场景实现不少于100项规模化应用,力争推动万台具身机器人规模落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北京将建设不少于2个具身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具身智能领域产教融合基地,营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具身智能产业生态。

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为支持具身智能创新发展,北京市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专门支持措施,通过市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具身智能技术创新、数据突破、应用示范,单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可达1亿元。此外,北京还将围绕人才引育、开放合作、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等方面协同发力,梯度化培养一批极具创新能力的本土青年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具身智能的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提升,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专家预测,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特斯拉、OpenAI、华为等科技巨头的持续投入将驱动行业迭代加速并不断突破。北京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将在具身智能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培育的深度融合,积极营造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资源参与北京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北京具身智能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全面布局和战略推进,未来三年,北京将成为全球具身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