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7月4日至7日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成为焦点。其中,扫描全能王与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共同研发的古籍修复模型,通过AIGC技术为敦煌遗书的数字化修复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
敦煌遗书的数字化修复:科技让千年古籍重现光彩
敦煌遗书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公元4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然而,由于材料老化、环境侵蚀等因素,这些古籍残损严重,给保护和传承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大会现场,合合信息展台展示了敦煌遗书《汉书·刑法志》节选章节的AI修复版本。通过“AI古籍修复模型”,脏污、残缺、磨损的字迹被一一修复,千年古籍首次以完整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这一技术不仅解决了古籍文档中文字残缺、字迹污损难辨认等问题,还通过智能学习不同古籍文字风格、纸张背景,确保修复区域的文字风格和背景与原古籍的一致性,真正做到“修旧如旧”。
AIGC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古籍修复到日常生活
AIGC技术不仅在古籍修复中大显身手,还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扫描全能王的“智能高清滤镜”功能可以帮助用户修复老照片、保存家书、观察微雕艺术等。大会现场,一份1956年的家书通过扫描全能王的高清收录,让尘封半个世纪的情感得以延续,展示了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温暖力量。
此外,扫描全能王还展示了其在微雕文字识别、旧报纸修复等方面的应用。例如,通过智能高清滤镜,参观者可以从4厘米长的核桃上提取1毫米长的微雕文字,展现了AI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
未来展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古籍修复是一项艰巨、浩大的工程,未来需要更多专业的文献研究机构及技术专家的参与,共同提升数字化修复精度与效率。扫描全能王与华南理工大学团队的合作,不仅为敦煌遗书的数字化修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还展示了AI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AIGC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更多文化遗产通过科技手段得到保护和传承。扫描全能王事业部负责人曹超阳表示,智能扫描技术的日益成熟,不仅能够为用户提升工作学习效率,还为文化、艺术、历史的传承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结语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了AI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古籍修复模型的创新应用,让敦煌遗书焕发新生。这一技术不仅推动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还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随着AIGC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将继续赋能文化保护,让更多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