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裁员与中国业务出售传闻
星巴克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裁减人数多达1100人。尽管星巴克官方表示中国市场不在此次裁员范围内,但中国市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据路透社消息,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等投资机构有意向收购星巴克中国的业务,华润集团与美团也作为潜在买家。虽然美团方面表示并未与星巴克有实际接触,但这一传闻已在咖啡行业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挑战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面临多重挑战。从2019年开始,本土咖啡品牌如瑞幸咖啡、Manner Coffee等通过低价策略和本地化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分流了部分星巴克消费者。到2022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咖啡市场份额已从2018年的超过60%下降至60%。行业分析师预计,到2024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降至40%以内。
特许经营的可能性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动力正在减弱,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和市场机遇。据路透社消息透露,星巴克全球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Rachel Ruggeri将在未来几周访问中国,就出售中国业务进行谈判。星巴克更倾向于与战略合作伙伴达成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模式在餐饮行业并不少见,麦当劳、赛百味在中国市场都是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迅速扩张。
潜在买家的背景
在这场股权出售的传闻中,众多潜在买家纷纷浮出水面,各有优势。私募股权公司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无疑是这场收购传闻大战中的实力参与者。华润集团则成为这场热议中备受瞩目的潜在买家,其商业地产、物业资源优势突出,能够帮助星巴克在更多优质商业地段开店。
星巴克的应对策略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面临三个关键痛点:如何解决中高定价策略带来的局限性?如何扭转单店销售额、平均客单价等关键数据下滑的趋势?以及如何应对本土咖啡新势力咄咄逼人的挑战?星巴克中国最近几年做出了策略调整,加速开店,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并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更多本土化产品。但增速仍然放缓,最直接的表现是同店销售额下降明显。
总结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挑战不仅来自于本土品牌的竞争,还来自于其自身的战略调整和市场定位。特许经营模式或许能为星巴克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如何应对本土品牌的低价策略和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仍是星巴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未来,星巴克能否在中国市场重新站稳脚跟,还需看其如何调整战略和应对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