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农业:技术驱动的农业革命
2025年,AI技术正在中国农业领域掀起一场深刻的变革。从田间地头到水产养殖,从育种研发到农产品加工,AI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农业无人机:播种效率提升50倍
在广州黄埔极飞超级农场,装载了“AI大脑”的农业无人机正在执行飞播作业。据极飞超级农场运营负责人叶永辉介绍,这款无人机能够在4分钟内完成6亩地的水稻飞播,播种效率是传统人工的50倍。通过AI技术,无人机能够自动识别田埂、沟渠、电线杆等复杂地形特征,并自主规划路线,实现全自主飞行。
此外,大疆农业推出的首款搭载AI功能的农业无人机,能够分辨电线、树木等障碍物,智能选择最优绕行方向。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吸引了更多年轻人重回农田,让种地变得更有“科技范”。
智慧农田:从种田到管田的全流程无人化
在广州从化风云岭森林公园的艾米稻香小镇,装载着云端农田大脑系统的水稻田实现了种田、管田等环节的无人化作业。数字农田管理系统全方位监管农田实时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对水稻种植全过程进行健康评测,视觉识别系统能自动识别昆虫、杂草并及时发布病虫草害预警。在艾米“农田大脑”的指挥下,水稻生产效率与管理精确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生物育种:技术攻坚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在石家庄,以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主体,多家种业企业共同成立了全省首家生物育种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将着力促进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石家庄生物育种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将针对玉米、小麦等主要作物,开展转基因、功能基因定向改良、全基因组选择智能育种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速推进石家庄从传统种业向生物育种3.0阶段转变。
智慧气象:AI驱动的农业气象服务
在苏州吴中区,气象局创新打造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助手”深度融合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显著提升了气象服务响应速度。该平台能够结合实时天气趋势和历史服务经验,生成涵盖采摘指导、灾害预警、田间管理的个性化建议,为碧螺春茶叶、枇杷、杨梅等经济作物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广东计划在未来5年内建设500个智慧农业和500个数字乡村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实施路径与风险提示
尽管AI农业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数据获取与共享难、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场景适应度偏低等问题。对此,专家建议:
- 推进农业物联网、5G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人工智能应用提供稳定、高速的信息传输通道。
- 整合多源异构农业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治理规范。
- 实施农业AI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培育既懂农业又懂人工智能技术的本土人才。
AI技术的深入应用正在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推动农业生产力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澎湃动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AI正书写着农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