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Pilot:联发科AI生态的核心引擎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终端设备的智能化需求日益增长。联发科凭借其NeuroPilot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基于本地端侧的AI运算解决方案,支持高效开发和部署神经网络模型的AI应用程序。这一平台不仅是联发科AI生态的核心,也是其与百度合作推进飞桨和文心大模型硬件生态共创计划的重要支撑。
联发科与百度的合作:生态共创的典范
联发科与百度联合发起的飞桨和文心大模型硬件生态共创计划,旨在优化文心大模型在终端设备上的执行效果,实现大模型在终端和云端的协同工作。这一合作不仅支持基于联发科芯片的智能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物联网等终端设备上运行文心大模型,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安全、可靠和差异化的使用体验。
NeuroPilot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NeuroPilot在技术层面表现出色,但其生态影响力仍逊于高通AI Stack和苹果Core ML。开发者更倾向于为市场份额更大的平台优化应用,这导致NeuroPilot平台开发者生态活跃度仅12%,远低于英伟达CUDA(68%)与高通AI Engine(30%)。此外,生成式AI要求端云协同,但联发科在云端算力领域布局薄弱,这对其AI芯片的商业化落地构成了挑战。
技术突破与生态重构
联发科在技术突破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天玑9400的NPU890支持端侧LoRA训练,AI跑分超10000分,并推动生成式AI手机渗透率提升。然而,其生态弱势直接制约了其AI芯片的商业化落地。联发科需在开源生态重塑开发者关系,将NeuroPilot平台工具链标准化,以场景化叙事重构品牌认知,从“参数比拼”转向“价值定义”。
未来展望:生态构建与场景定义
联发科的破局之道或许在于,如何跳出“芯片性能”的单一维度竞争,转向生态构建与场景定义。在智能驾驶赛道,车规级芯片成为其突围窗口。联发科与英伟达合作的Dimensity Auto座舱平台已打入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2024年车载芯片营收增长180%,市占率从2%跃升至12%。此外,联发科在边缘计算上的生态卡位,也让其生态布局更进一步。
结语
联发科的困境,本质是全球化半导体产业链重构下,一家“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型的必然阵痛。其优势在于对市场趋势的敏捷捕捉,而短板则在于技术原创性与生态控制力的缺失。2025年,随着RISC-V挑战ARM霸权、AIoT场景爆发与智能汽车算力需求激增,联发科需在三个维度实现质变:一是以“压强式研发”突破制程与架构依赖,将研发占比提升至30%以上;二是以开源生态重塑开发者关系,将NeuroPilot平台工具链标准化;三是以场景化叙事重构品牌认知,从“参数比拼”转向“价值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