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生:从AI助手到医疗专家的蜕变之路

AI快讯2个月前发布 admin
0 0

从AI助手到医疗专家:数字医生的崛起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从“辅助工具”逐步迈向“核心参与者”,成为推动医疗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从智能问诊到辅助诊断,再到疑难杂症的攻克,AI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医疗服务的面貌。

智能问诊:打破医患信息鸿沟

“用DeepSeek问诊”已成为当下的一种流行趋势。市民刘女士在腿部疼痛时,通过DeepSeek输入“软组织肿胀该如何处理”,不到三分钟便获得了从休息、冰敷到药物治疗的详细建议。她感叹:“人工智能让我从医学小白变成了‘聪明’的病人。”

然而,医生对此持谨慎态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处处长傅春瑜指出,AI的回答高度依赖用户输入的精准性。例如,“我发烧了”与“体温超过38度已持续3天,伴有喉咙痛、流涕”两种描述,AI给出的答案可能天差地别。尽管AI在“预问诊”中表现可圈可点,但其在医学诊断中的准确性仍需专业医生的把关。

辅助诊断:从读片到手术规划

在医学专业领域,AI的应用已从信息搜索平台扩展至辅助诊断、辅助读片甚至手术规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主任朱立峰介绍,AI在放射科的应用尤为突出,从眼底疾病到肺结节读片,再到术前三维重建,AI已深度融入临床工作。

2023年,瑞金医院发布中国首个数字化智慧病理科,并与华为合作推出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通过数字化扫描和AI辅助读片,胃肠镜检查、宫颈癌筛查等工作的效率大幅提升。

攻克疑难杂症:AI成为“大专家”

AI不仅在常见病诊断中表现出色,还在疑难杂症的攻克中展现潜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研发的“观心大模型CardioMind”,成为我国首个深耕心血管专科的AI专家。它通过整合多模态诊疗数据和顶级医生经验,实现了从病史采集到辅助诊断的全流程智能化。

在儿童专科领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小布”医生通过学习900万份门诊病历和10万份住院病历,已能根据症状排序可能的疾病,为疑难杂症诊治提供支持。

AI在医疗资源匹配与医患连接中的价值

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AI的协助诊治、随访和管理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表示,AI不仅能提高诊断效率,还能优化医疗资源的合理匹配,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此外,AI在建立长期医患连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儿童智能健康管家通过AI技术,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体检建议,优化了医患互动体验。

挑战与未来:AI的“温度”与伦理问题

尽管AI在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局限性仍不容忽视。首先,AI的“幻觉率”问题在医学问询中需引起警惕。其次,AI尚未具备发现能力,其整理能力虽强,但无法替代医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AI在生命价值判断、长远生活质量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王艺指出,数据隐私保护和伦理治理是AI发展中的关键挑战。

结语

从智能问诊到辅助诊断,再到疑难杂症的攻克,AI正逐步从“助手”成长为“专家”。然而,AI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其如何与医疗资源、医患关系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服务。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AI有望在医疗领域创造更多可能性,但同时也需警惕其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