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制备:清洁能源的未来核心
绿氢,即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载体。与传统的“灰氢”(通过化石能源制取)和“蓝氢”(通过化石能源制取并辅以碳捕集技术)相比,绿氢的碳排放几乎为零,具有显著的环保优势。
绿氢制备技术
目前,绿氢制备主要依赖电解水技术,包括:
-
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成熟,成本较低,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式。
-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效率高,但成本较高,适合小规模应用。
-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新兴技术,具有潜力但尚未大规模商用。
以张家港为例,当地企业如国富氢能已实现每小时制氢1000标方的生产能力,推动了绿氢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绿氢制备的挑战
尽管绿氢前景广阔,但其发展仍面临成本高、技术壁垒等问题。电力成本占绿氢制备总成本的70%以上,因此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是推广绿氢的关键。此外,电解槽等核心设备的国产化与规模化生产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绿氢运输:跨越地域的能源桥梁
绿氢的运输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
高压气态运输:适用于短距离运输,但效率较低。
-
液态运输:通过液化氢气提高运输效率,适合长距离运输。
-
管道运输:成本高但适合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是未来发展方向。
在张家港,国富氢能已研发出国内首台日产10吨级氢液化工厂核心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绿氢运输提供了重要支持。
绿氢产业链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氢能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涵盖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等多个环节。以张家港为例,40余家涉氢企业构建了从“制”到“用”的完整生态链,年产值超百亿元。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的实施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各地也纷纷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如江苏省提出到2030年建设加氢站100座以上,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1万辆。
绿氢的应用场景
绿氢不仅在交通领域(如氢能公交车、重卡)有广泛应用,还可作为“能源连接器”,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实现跨季节储能。例如,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利用光伏发电直接制氢,为炼油产品“绿化”提供了新思路。
结语
绿氢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尽管面临成本高、技术壁垒等挑战,但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与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绿氢有望在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未来,绿氢的制备与运输将成为新能源时代的重要机遇,推动全球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