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架构的崛起与AI时代的契合
近年来,RISC-V架构凭借其开源、灵活、可定制的特性,逐渐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RISC-V在高性能SoC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的预测,RISC-V未来市场占有率将超过25%,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高性能RISC-V处理器的突破
在2025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达摩院宣布了首款服务器级RISC-V CPU C930的交付计划。C930的通用算力性能达到SPECint2006基准测试15/GHz,并搭载512 bits RVV1.0和8 TOPS Matrix双引擎,将通用高性能算力与AI算力结合。这一突破标志着RISC-V架构从嵌入式系统向高性能、AI算力领域的迈进。
此外,达摩院还披露了C908X、R908A、XL200等玄铁处理器的新品研发计划,分别面向AI加速、车载、高速互联等方向。其中,C908X定位为玄铁首款AI专用处理器,支持4096 bits超长数据位宽RVV1.0矢量扩展,展现了RISC-V在AI算力领域的巨大潜力。
RISC-V与AI生态的深度融合
AI时代对算力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而RISC-V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其成为AI推理算力的理想选择。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包云岗指出,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兴起,AI推理产生的算力需求将呈现数量级增长。DeepSeek通过MOE架构让激活参数比大幅下降,降低的算力需求可以达到近20倍,这为国产芯片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科院软件所基于RISC-V架构开发的AI PC概念机已经能够跑通Llama、Qwen、DeepSeek等开源模型,展示了RISC-V在高性能AI应用中的实际能力。未来,RISC-V有望成为AI推理算力的最佳搭档,形成类似Windows与Intel、Arm与安卓的组合。
自主可控与产业生态的构建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RISC-V架构在自主可控芯片领域的应用加速落地。中国RISC-V产业联盟的成立以及多家企业的加入,进一步推动了RISC-V生态的完善。经纬恒润、普华基础软件等企业正在基于RISC-V架构开发车规级芯片和操作系统,推动RISC-V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
此外,多家芯片企业发布了基于RISC-V架构的新品,涉及AI推理、高性能网络、SSD主控、GPU SoC等方向。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RISC-V的应用场景,也为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展望与挑战
尽管RISC-V在AI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工具箱不完善、人才紧缺和标杆案例不足等挑战。包云岗强调,RISC-V需要充分发挥其高可定制性优势,形成产业竞争力。未来,随着更多标杆案例的出现和生态的完善,RISC-V有望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RISC-V架构的崛起为AI时代的SoC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无论是高性能处理器、车规级芯片,还是AI推理算力,RISC-V都展现出强大的潜力。在自主可控和产业生态的双重推动下,RISC-V有望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