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AI战略:从“场景开放”到“产业融合”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深圳正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加速推动AI技术的实际应用与产业深度融合。2025年3月,深圳发布《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深圳将形成“场景应用最开放、算力供给最普惠、产业生态最健全、创新创业最便捷”的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全球领先的AI先锋城市。
场景开放:AI赋能千行百业
深圳将“场景开放”作为AI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计划每年开放100个以上“城市+AI”应用场景,覆盖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教育教学、医疗服务和文化旅游五大领域。例如,在政务服务领域,深圳将推动“i深圳”平台提升民生诉求办理效率;在城市治理领域,支持机器人在公共安全、市政环卫、应急救援等场景中的应用,构建AI应急响应体系。
此外,深圳还将深化AI在千行百业的应用,聚焦“AI+先进制造”“AI+金融服务”“AI+商贸流通”等领域,推出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标杆应用。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圳将应用工业制造大模型,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跃升。
算力普惠:构建智能算力生态
算力是AI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深圳计划到2026年,实时可用智能算力超过80E FLOPS,并实施“算力飞地”战略,构建1ms时延的城市算力网、3ms时延的韶关算力网以及10ms时延的贵安算力网。同时,深圳将通过发放普惠“训力券”,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低成本使用智能算力,推动算力服务普惠化。
具身智能机器人: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深圳提出到2027年实现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的目标,重点支持AI芯片、仿生灵巧手、基座及垂直领域大模型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圳还计划建设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基地,为具身智能研发提供高质量训练环境。
创新创业:打造AI人才集聚地
深圳通过建设低成本产业孵化器、加强投融资支持等手段,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例如,深圳将在福田、罗湖、南山等重点区打造超2万平方米的低成本创新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免租空间和算力优惠。同时,深圳还将支持高校组建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培养本地高层次AI人才。
AI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深圳样板”
深圳的AI战略不仅聚焦技术突破,更注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圳通过AI质检技术,将缺陷识别率提升至99.97%;在金融服务领域,支持银行、保险等企业开发金融决策大模型,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深圳的“AI+产业”模式,为全国AI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深圳样板”。通过场景开放、算力普惠、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深圳正加速迈向全球AI先锋城市的目标,为中国AI产业的崛起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