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的优选技术(TOP):开启智能育种新时代

AI快讯2个月前发布 admin
0 0

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的基石,而育种技术的革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作物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开发了一套名为目标导向的优选技术(Target-Oriented Prioritization, TOP)的智能多性状育种技术。这项技术融合了机器学习生物大数据,为作物育种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目标导向的优选技术(TOP):开启智能育种新时代

目标导向的优选技术(TOP):开启智能育种新时代

TOP技术的核心原理

TOP技术结合了组学数据(如转录组和代谢组)和育种设计,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并识别最佳育种候选材料。其核心在于实现多性状的协同选择,解决了传统育种中多性状改良的难题。例如,高产与抗病、耐密与抗倒伏等性状往往存在连锁累赘,而TOP技术能够有效平衡这些复杂相关性,筛选出综合表现更优的候选材料。

目标导向的优选技术(TOP):开启智能育种新时代

技术优势与应用效果

科研人员在4套独立的数据集中对TOP技术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在多个物种和数据集中均表现出较高的识别精度。以我国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郑单958”为目标材料,研究人员利用TOP技术从34188份理论杂交组合中优选出86个候选组合,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其效果。结果显示,部分杂交组合在保持与“郑单958”整体性状相似的基础上,实现了0.75%~8.66%的增产。

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TOP技术显著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育种效率。例如,常规育种需要逐项选择或独立淘汰水平法,而TOP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多性状的协同优化,为作物智能设计育种提供了新工具。

目标导向的优选技术(TOP):开启智能育种新时代

目标导向的优选技术(TOP):开启智能育种新时代

对粮食安全的深远影响

TOP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推动了作物育种的智能化发展,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以玉米为例,我国玉米主栽品种“郑单958”自推广以来,累计种植面积达1.9亿亩,增产110.58亿公斤,增收106.19亿元。TOP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有望培育出更多高产、抗病、耐密的优质品种,为粮食增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未来展望

随着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作物育种正迎来智能化、精准化的新时代。TOP技术的成功开发为多性状协同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未来育种技术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未来,随着更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和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TOP技术有望在更多作物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

目标导向的优选技术(TOP)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为作物育种提供了高效、精准的工具,也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