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崛起
随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新賽道不斷涌現。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共有45.17萬家智能機器人產業企業,注冊資本共計64445.57億元,企業數量較2020年底增長206.73%,較2023年底增長19.39%,呈穩健上揚態勢。
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
人形機器人的制造成本隨著技術進步和產量增加而降低,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以優必選發布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Walker-S1為例,其身高172cm,體重76kg,仿人靈巧手擁有6個主動自由度,雙目魚眼相機賦予它3D立體視覺。精巧外觀的背后是技術的創新,優必選開發的群腦網絡(BrainNet)架構通過端雲協同的推理型和技能型節點,構建了群體智能的“超級大腦”和“智能小腦”。
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
中國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基地,有望在全球市場中佔據優勢地位。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支持企業打造智能制造“升級版”,聚焦典型行業的智能制造技術應用,梯度培育一批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領航級的智能工廠。
核心企业及其技术领先地位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企業在各自領域具有技術領先地位和市場影響力。例如:
-
伺服系統:匯川技術(SZ300124)在伺服系統領域具有領先地位。
-
减速器:杉杉股份(SH600884)在减速器技術上表現突出。
-
控制系统:奧比中光-UW(SH688322)在控制系統方面具有技術優勢。
-
机器视觉:優必選在多模態推理大模型方面具有技術創新。
未来展望
未來,人形機器人產業將繼續突破關鍵技術,推動新型工業化從“半柔性制造”向“全柔性智造”的范式躍遷。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三部門印發的《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突破百余項關鍵技術,力推萬台具身機器人規模落地,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
结论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快速發展,不僅提升了中國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也為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持續擴張,人形機器人將在未來工業場景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