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的治理之道:从泰勒·斯威夫特事件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AI快讯1周前发布 admin
0 0

生成式AI的治理之道:从泰勒·斯威夫特事件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生成式AI的崛起与挑战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发展,从AI换脸到语音合成,其应用场景日益广泛。然而,随着技术的普及,AI造假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近期,美国知名歌星泰勒·斯威夫特的AI不雅照在网上疯传,不仅对其个人形象造成严重影响,也将生成式AI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生成式AI的治理之道:从泰勒·斯威夫特事件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深度造假的根源:人而非技术

深度造假(Deepfake)并非AI时代的产物。早在AI技术普及之前,图片编辑和视频剪辑技术就已存在。AI的贡献在于降低了造假的门槛,让普通人也能轻松制作以假乱真的内容。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使用这些技术的人。正如专家所言,深度造假的罪魁祸首不是AI,而是那些利用AI从事不法行为的人。

生成式AI的治理之道:从泰勒·斯威夫特事件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全球AI立法进展:中美欧的探索

面对生成式AI带来的挑战,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快立法步伐。美国正在推动《防止亲密图像深度造假法案》和《禁止人工智能假冒复制品和未经授权的复制议案》,但大部分提案仍停留在纸面阶段。欧洲则走在前列,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已于去年12月达成协议。中国在AI立法方面也表现积极,2023年8月,网信办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旨在通过制度完善规范AI的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核心内容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是中国在AI治理领域的重要探索。该办法明确规定,提供和使用生成式AI服务时,应当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此外,办法还强调了对AI生成内容的监管,要求AI生成内容需标注来源,并加强对侵权内容的识别和删除。

技术监管:AI治理的双刃剑

解决生成式AI造假问题,不仅需要法律规范,还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AI技术本身也可以成为治理工具。例如,通过AI识别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和删除深度造假内容。此外,数字水印技术也可以有效防止AI生成内容的滥用。正如专家所言,“打败魔法的一定只会是魔法”,只有通过技术手段,才能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压制。

生成式AI的未来:发展与规范并重

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机遇,但也伴随着风险和挑战。未来,我们应当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法律和技术监管,确保AI技术健康、规范地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正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尝试。通过法律规范和技术手段的双管齐下,我们有望在生成式AI的治理上走出一条新路。

结语

生成式AI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推动社会进步,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泰勒·斯威夫特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AI治理的重要性。通过法律规范和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我们不仅可以有效应对AI造假问题,还能为生成式AI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