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业机器人:未来农业的科技引擎

AI快讯2个月前发布 admin
0 0

智能农业机器人:未来农业的科技引擎

智能农业机器人的兴起与挑战

随着全球农业面临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压力等挑战,智能农业机器人逐渐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工具。智能农业机器人结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自动化技术,正在重塑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

无人机与精准农业的应用

在广东,无人机已成为春耕的“新农具”。极飞超级农场的负责人叶永辉表示,无人机不仅能实现种子、化肥的播撒和农药的喷洒,还能应用于山林果树的吊运等多种场景,最大载重可达80公斤。2024年,大疆、极飞全国无人机保有量突破32万台,推动省内农用无人机作业面积累计超过2062万亩次。

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例如,佛山市中科农业机器人与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联合湛江农垦落地了数字化菠萝种植基地,实现了电商平台+采摘机器人的融合发展,带动企业新增产值4.32亿元。

电动农机的环保与高效优势

传统农业机械依赖柴油等化石燃料,不仅对环境造成重负,且维护成本高昂。电动农业机械通过电池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和运营成本。美国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院(NIFA)等机构为环保农业转型提供体系化支持,推动电动拖拉机、收割机和耕作机的普及。

电动农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大维度:
1. 碳排放显著降低: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运营成本结构性缩减:降低了燃料和维护成本。
3. 营造更清洁安静的工作环境:提高了作业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AI驱动的智慧农业系统

AI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仅限于无人机和电动农机,还深入到种植决策、智慧养殖和农产品电商等环节。广东依托“12221”市场体系,形成了农业AI矩阵雏形,既有徐闻菠萝AI“菠萝君”、高州荔枝AI“高智荔”等细分领域模型,也有“农博智问”“一亩田”等综合数字平台。

智慧农业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精准调控设备,助力智能化生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例如,2024年1至11月广东农产品累计出口额达169.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利用“高智荔”进行标准化生产的茂名荔枝出口7105.4万元,增长11.1%。

未来展望与政策支持

未来十年将是智慧农场爆发期。全球智能农业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150亿美元增至2027年330亿美元(CAGR 17.1%)。技术创新将聚焦农业机器人集群作业系统、区块链赋能的供应链溯源和数字孪生驱动的精准农艺。

政策方面,广东将智慧农业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并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数字基础设施专项等政策手段,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降低农业企业和农户的技术应用成本。北京市设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

智能农业机器人:未来农业的科技引擎

结论

智能农业机器人正在推动农业向高效、环保、智能方向转型。通过无人机、电动农机、AI驱动的智慧农业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环境压力得到缓解。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和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农业机器人将在全球农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未来农业的科技引擎。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