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为依托,通过纵向打通市区数据通道、横向联动市级行业部门,全面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也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数字化转型:从政策到实践
西安市出台的《西安市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高新区作为先行示范区,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结合辖区实际,拓展了统筹协调、监测预警、分析研判等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开辟了数字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2024年9月,在国家数据局召开的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现场推进会上,西安市高新区申报的《建设一网统管体系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落地》项目入选全国首批50个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标志着西安在智慧城市治理建设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数据驱动:织就城市运行图谱
高新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整合了辖区内150余路视频监控、400余辆北斗定位垃圾清运车、400余处供热压力温度监测点以及10余处燃气泄漏监测点等海量数据,结合街景影像、单元网格、建筑物三维模型等8万余处基础数据,构建起城市治理的数字底座。
平台日均处理上万条信息,涵盖燃气热力管网压力值、路灯养护时间预警、环卫清扫车作业追踪等多个方面。通过实时数据监测与调度,高新区城管执法局将违规作业监察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道路积尘负荷监测精度提升了70%,真正实现了“屏上预警、线下联动”的治理闭环。
基层治理:数字化激活“加速度”
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效率。例如,高新区兴隆街道的城管执法巡检员发现渣土车遗撒问题后,通过“一网统管”App将现场情况上传至平台,后台工作人员迅速响应,指派环卫人员进行清扫,整个过程仅用了15分钟。
此外,高新区还为400余辆环卫车辆加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实现了对环卫作业车辆的精准定位与轨迹覆盖分析,环卫作业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据统计,平台启用以来,年平均处置城市基层治理问题12万件,处置效率提升至92%以上。
创新实践:“一码多治”提升管理效能
高新区城管执法局在路灯、公厕等城市重点设施上设置了标识编码,通过数字化标注,实现了辖区设施全要素维护养护的记录和追溯。管理员只需用手机扫描标识编码,即可实时更新重点设施的养护状态。
这种“一数一源一标准”的关联机制,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了“一码多治,以点控面”的创新尝试。目前,平台已构建200余个数据库,4000余个网格化数据要素,超过20个数字化场景,日产数据万余条,为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未来展望:打造全国智慧城市“西安样板”
西安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数字化应用,拓展更多数字化应用新场景,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多业务领域及试点示范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打造全国城市运行管理的“西安样板”。
随着数字化社会治理不断推进,西安市莲湖区、碑林区等区县也在探索各具特色的数字化治理新模式。西安正以“数据之网”串联起城市治理的千头万绪,为助推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让千年古都焕发智慧治理新活力。
通过数字化赋能,西安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也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展现了数字化技术在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