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逐渐成为科技与产业的新焦点。北京市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近日发布了《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这一领域的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定义与应用前景
具身智能,简单来说,是指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这一概念虽然早在1950年就已提出,但直到近年来,随着多模态大模型、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的突破,才真正迎来了爆发期。
北京市提出,将在危险、重复、繁重岗位作业中使用具身智能机器人进行替代,预计人形机器人将首先应用于这些岗位。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还将在制造业、服务业及家庭中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舒适。
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
根据《行动计划》,北京市将在2025-2027年间,围绕具身智能领域展开一系列核心任务,包括:
-
引领具身智能软硬件技术前沿:突破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研发具身智能“大脑”大模型,提升具身智能“小脑”技能模型能力,提高机器人运动控制性能,强化核心零部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研制国产高性能具身智能芯片。
-
加快建设新型研究创新平台:构建具身智能世界模型仿真平台,共建高质量多模态通用具身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搭建真实场景开放测试平台。
-
推动“具身智能+”多场景示范应用:扩大科研教育落地规模,加快推动工业、商业场景规模化落地,前瞻探索个性化应用服务。
-
优化具身智能产业生态:构建全栈人才梯队,开展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服务,打造具身智能产业集聚区。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展望
到2027年,北京市计划在具身智能领域实现不少于100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产出不少于10项国际领先的软硬件产品,基本实现具身智能上下游产业链的国产化,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此外,北京市还将建设不少于2个具身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具身智能领域产教融合基地,营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具身智能产业生态。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仅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注入新动力,也将为家庭服务、养老助老等民生领域带来新的期待。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逐步拓展,家庭服务机器人时代即将来临,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舒适。
结语
北京市的《行动计划》不仅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全球智能革命中争夺制高点提供了战略支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具身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北京市有望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走出一条“高精尖”路径,为全球智能革命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