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智慧农业的双轮驱动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智慧农业注入了新活力。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标志着这一领域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与低空技术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还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无人机:低空技术在农业中的核心应用
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在智慧农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农业植保到果蔬运输,无人机正在颠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
-
农业植保:我国是全球农业无人机应用面积最大的国家,每年作业超过21亿亩次。无人机植保效率较人工提升10%至20%,农药使用量减少20%至30%。
-
果蔬运输:在山区,无人机可以将农产品直接从山上运输到市场,大幅提高效率并保障新鲜度。例如,北京市延庆区的无人机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山区农产品运输。
-
大载重无人直升机:延庆区研发的交叉双旋翼复合推力尾桨无人直升机,载重量可达200公斤,续航5小时,抗风能力达8级,可应用于树苗吊运等场景。
人工智能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正在从单一技术向全产业链延伸,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
精准农业: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监控和精准管理。例如,潍坊市的“AI+5G”西红柿智能种植系统,使水、肥、药利用率提高30%,产量和品质分别提升20%和15%。
-
农业机器人:草莓采摘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研发,为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提供了新路径。
-
产业链优化: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农业产业链,从育种到销售,全面提升效率和竞争力。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
政策引导: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智慧农业发展,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例如,北京市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将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提升至1000亿元。
-
区域试点:延庆区作为低空技术产业先导区,正在低空安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先行先试。
-
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将在农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结语
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为智慧农业开辟新赛道。从无人机植保到智能农业机器人,从精准农业到全产业链优化,这一领域的创新应用正在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和技术的持续突破,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将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